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大陸市場的未來主人翁是:小鎮青年。
這一切,要從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和商機)談起。
創什麼,新什麼呢?創跟新,都依託在中國大力扶持的「互連網+」的這個「+」上面。
透過互連網的高度發展與便利,出現了2017年開始被大肆宣傳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中的前三項: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共享單車和高鐵。
大陸高鐵的興建與通車,速度之快,地表之上不可能有任何地區趕得上。其虧損之巨大,卻是個很少被討論的話題。
共享單車雖然已經走入歐洲,不過,許多品牌在募得鉅額投資之後就擺爛。使得不少城市,出現了只有航拍才看得到的巨型單車墳墓。
移動支付跟電子商務這兩大項,中國的確走在世界前沿。因為便利,許多可能性被創造出來。因為便利,許多工作職位不再被需要。
根據大陸媒體在年終所做的調查統計,倚靠互連網所創立的諸多金融、餐飲、旅遊、零售等行業,往往有六成撐不了一年就會倒閉。
互連網的「+」,變成了「-」。連帶的,互連網公司也持續在大幅裁員。
關於網路商業,去年最受認可的鐵律是:互動即購買。你得透過各種手段跟消費者互動,他有反應,你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
現在,這個說法已經進化成:得小鎮青年者得天下。
中國電影票房在2008年是43億人民幣,十年後,2018年飛漲到559億。何以至此?三四線城市居民,是最大的貢獻者。
他們可分配的時間是塊狀的,而不是所謂的「碎片化」。所以,上班日的白天,小鎮電影院一樣可以滿座。
「拼多多」開業三年,就登陸美國股票市場。自拍再放到網路和大家同樂的「抖音」平台,按照《日本經濟新聞網》報導,市值已達750億美金,超越了Uber。
何以至此?三四線城市的網民居功厥偉。特別是,90後的小鎮青年。
小鎮青年在形象上面,就是羅大佑《鹿港小鎮》歌中的那個「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的女子,侯孝賢電影《風櫃來的人》裡面等當兵的年輕男子。或者,大陸導演賈樟柯作品中,那些在城鄉晃來晃去的男男女女。
他們大多住在家裡,不像大都市上班族得把三分之一收入拿去繳房貸,另三分之一供小孩讀書。他們可以把薪水全數花在享受上面,消費力迅猛。
按照中國的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城市青年約有6千8百萬人,小鎮青年則有2.27億人。
難道,大都市裡的青年人就不值得爭取嗎?不,那是因為,賺大都市青年的錢,要花大力氣才能得到回饋。競爭過程和結果,是慘烈的。
爭取小鎮青年,只要「簡單,直接,有同理心」就可能產生互動。
互動即購買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