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個朋友被公司派到上海工作,他很積極的拜訪客戶,認識了很多人。
台灣人來大陸工作,百分之八十(沒有冤旺任何人,沒有)在工作之餘都只跟台灣人來往。這位朋友沒有這種症頭,額,習慣。
所以,他的朋友圈,顯然比許多台灣人更有含金量。然後,有一天,他坐飛機回上海被升等商務艙,他跟旁邊的陌生人聊了679公里。
一個月後,朋友被挖角到另外一家公司上班。薪水增加了,任務也加重了。
朋友先是跟上海的賣場跟電商打交道,接著對象轉為上海的地產商跟物業(大樓管理公司)。過完年,他聽說一家在大陸上市的台商公司在徵高階主管,他主動送出了履歷。
HR(人資總監)是她太太的朋友,第一關很順利通過。第二關是跟部門老大見面,朋友有問有答,而且還閃爍出「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的光芒。
第三關是跟公司二把手面談,然後,就熄火了,沒有得到進一步消息。
人往高處爬,這是很正常的。更何況,在大陸找工作,一定要敢要才可以。否則,對方會以為你能力不足,才會閃躲,額,謙虛。
朋友有經驗,有能力,肯學習。人資給的答案是,他來大陸才待不到三年,可能不足夠撐起公司期待的能耐。
But(唉,人生就是有很多的但是),部門老大告訴我(我就是認識他,就是那麼巧,怎樣?)問題出在朋友那天的應對,讓二把手覺得:你會不會太積極了點兒?
真正的高層,認為你的戰力已經被前面的人驗過貨。接下來,要看彼此八字合不合,額,性格和工作態度是否接近。
朋友太過強調自己的能力,太過強調接下來可以怎麼施展拳腳。這,不是跟大頭目談話的範兒。即便對方話不多,你也真心不用急著炒熱氣氛。
更何況,對方年紀大你沒多少,你那麼積極,人家會覺得,我以後怎麼管得動你?
當然,也許你會說,外商就沒有這個問題,一切看戰功來決定。問題是,台商就是普遍有這種宿疾(亂說話的人是小狗):一怕沒法掌握你,二怕你會讓同事為難。
按我說,小孩是開不了大車的。因為,還不知道怎麼轉動方向盤。所以,得上駕訓班,得多磨練。至少,台資跟中資企業都是如此。
跟大組織裡面的人打交道,不能用小單位的互動模式。但是,你會說,我就是沒有在大組織裡面打過滾呀。
怪我囉?那就早點進大組織,或者,多跟大組織來的人互動吧。揪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