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你整天花那麼多時間在電腦前,到底在做什麼?」 小孩:「反正我說了你也不懂。」
母親:「你說說看啊!」
小孩:「我在做AI生成的繪圖。」
母親:「這什麼東西,沒聽過,所以是你畫的嗎?」
小孩:「是我下指令叫AI畫的。」
母親:「既然是你叫AI畫的,那出張嘴就好,幹嘛還花那麼多時間在電腦前面?能不能休息一下?」
小孩:「算了,不跟你說了!」
這樣的對話有沒有很熟悉,這是很典型父母和青少年子女溝通的情境。很多父母對於青少年的子女頭痛萬分,經常話不投機半句多。所以朋友們經常戲稱,當叛逆期的子女遇到更年期的父母,真的是災難一場。想起我也好不容易度過了那個時期,現在回頭想想父母和青少年對話,還是要有一些對策,畢竟,父母比較資深,千萬不能情緒性的隨著青少年起舞。
父母質疑的口吻,易激起小孩的反感和防衛心
上述的對話肯定會惱怒收場,其實因為母親已有預設立場,就是覺得小孩花太多時間在電腦前,可能他心裡希望小孩休息一下,是想關心,但最後從嘴巴吐出來的話,便有質疑的味道,在小孩耳裡聽來就是不信任。我們一定要記住和青少年對話,避免用質疑的口吻,這樣很容易激起他們的反感和防衛心,所以當然會築起一道牆,或許我們可以換另一種的角度來對話。
母親:「你花這麼多時間在電腦前,是在完成什麼作業?」
小孩:「反正我說了你也不懂。」
母親:「你說說看呀,我也很好奇。」
小孩:「我在做AI生成的繪圖。」
母親:「哦,聽起來好像很酷,我可以看看嗎?」
小孩:「好吧,給你看一個作品,你覺得這個畫得如何?」
母親:「哇,畫得這麼精緻,那要花多少時間啊?」
小孩:「其實很快的,我只要講幾個指令,AI就會幫我完成幾個樣本,然後再來選擇和修改。」
母親:「現在AI這麼厲害啊,原來你對繪畫也這麼有想法。」
小孩:「我未來想要從事設計相關的工作……」
母親:「那剛好林阿姨的小孩要結婚了,他們正在煩惱喜帖,你或許可以幫他們設計一下……」
這樣的對話,是不是覺得母親和小孩之間,是一種開放且自由交流的過程,母親用開放、好奇,欣賞且不設限的語言與小孩溝通,建立信任的關係,以及共同的話題,如此一來,小孩不會感受到有任何壓迫,反而很願意敞開心胸,告訴母親他的想法,而且母親也以一種願意學習的心情來請教子女,所以小孩自然可以放輕鬆說話。
保持開放的語言,讓小孩有機會持續與父母對話
最難得的是,母親還引發出小孩願意透露未來有興趣的工作方向,這就是面對青少年正確溝通的心態。相反地,如果這時候母親馬上跟他說,「這樣的工作未來可能很難賺錢」,那就完了,小孩的防衛心也會馬上築起,又會斷了持續溝通的可能性。
所以,永遠不要用任何質疑的態度和小孩溝通,不要置入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永遠保持著開放的語言,表示好奇、接納,以及理解的態度,這樣小孩才有機會持續與父母對話下去,而父母也才有機會更接近了解小孩。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