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於挪威、在德國開創事業的商業哲學家安德斯.因賽特(Anders Indset),有一個很特別的外號叫「搖滾柏拉圖」。這是因為他的穿著打扮一點都不像一般哲學家素雅的風格,反而比較像是玩獨立音樂的樂團工作者。在演講舞台上,因賽特的表現確實有搖滾歌手的氣勢與魅力。
2019年出版的《量子經濟時代:數位化後的未來世界?》(Quantenwirtschaft: Was kommt nach der Digitalisierung ?),是這位搖滾柏拉圖的成名著作。因賽特認為,量子物理學的學說理論以及研究發現,不僅僅對古典物理學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對當代經濟發展的觀念與作法同樣產生巨大的衝擊。
近年來,量子物理學成為一種顯學。不過受到好萊塢電影,例如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天能》(TENET)、拿下全球40個最佳影片的《媽的多重宇宙》(Eve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等的影響,一般人往往會把量子物理學當作是科幻的情節。但事實上,量子物理學的應用,透過半導體3C電子產品,早已到處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正如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警告討論量子物理學時,「如果你自認理解它,正好說明你不理解它。」作為一個社會學家,我沒有能力去消化龐大內容的量子物理學。我想介紹的是因賽特以一個哲學家的角度,提出一套值得令人深思的量子經濟概念。
因賽特指出,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創建了現代經濟的基本原理,亦即只要個體順從利己原則,集體幸福社會自然就會形成。然而,這個深受古典物理學科學觀念影響的經濟原理,其發展至今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卻是破壞生態的資本主義以及墮落病態的消費主義。
量子經濟重視開發生命能量的連結
重視物質財產的累積,是現代經濟理論的偏執。然而,量子物理學的發現是,宇宙的基礎其實並非物質,而是萬物運行的能量場以及其能量。不同資本主義的唯物主義,量子經濟的發展特色是後物質主義,著重開發的是生命能量的連結。此一連結將會促成集體生活福祉。
因賽特稱量子經濟是後物質經濟。幸福感、安全感、同理心、同情心、樂觀、團結、信任、合作等非物質元素,成為企業經營者面對新經濟趨勢時,都必須要採納的思惟與行動。企業經營者必須要了解,組織管理與市場開發都是生命能量的多重宇宙課題。
《量子經濟》書中,因賽特旁徵博引舉出許多創新的案例,例如市值估計30億美元的冥想App企業「headspace」、飛利浦新創事業年營收75億歐元的signify等,說明量子經濟強勢的興起。因塞特強調,量子物理學是一種世界觀、意識革命、以及烏托邦。就像《媽的多重宇宙》女主角秀蓮一樣,企業要有勇氣擁抱量子經濟的來臨!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