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子導覽列
首頁 > 醫療健康 > 黃達夫台北 > 我寧可教導學生很容易說出「我不知道」!

我寧可教導學生很容易說出「我不知道」!

發文時間: 2023/08/31   文 / 黃達夫台北 瀏覽數 / 8,100+

最近《天下雜誌》記者專訪管理大師彼得.聖吉。當記者問他,在他出版《第五項修練》,倡導「學習型組織」的30年後,如今,到了生成式 AI大躍進的時代,未來的學習是否要改變?如果ChatGPT可以寫文章,還需要學習寫作嗎?

聖吉說,這一問,正好點到所謂「學習」最核心的問題!到底學習是你「需要」做的,還是「想到」做的事?如果是為了需要而學習,那我們頂多只會應付而不會投入,(他的工作選擇就會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建立學習型組織的目的,是要激勵組織內的人,為了渴望而學,而不僅是為了需要!

30年來樂在工作,努力落實學習型組織的理念

聖吉這話,正中我心。因為,我自己自職涯的開始就樂在工作,所以,這30年來,在醫院裡,我非常努力在落實學習型組織的理念,真誠地希望我的同事們都會為了渴望而學!

當初,我會有這樣的想法和作法,顯然是來自我自己在成長過程及工作經驗中塑造成的。我最初到美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儘管工作辛苦,但是,在我周遭,我看到不少同儕及年輕、年長的老師,專業上,很有實力,而且又樂在學習及分享,很快的,讓我非常嚮往那樣的工作環境。

兩年後,在職涯的抉擇上,我做了此生最正確的決定,到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接受專科醫師訓練,並留下來擔任教職。使得我有機會向尤金.史塔特教授(Dr. Eugene Stead)學習,並且在他所營造的「學習型組織」中,從事臨床醫療及醫學教育工作,日新又新成就更好的自己。

關心醫學教育的人都知道,現代醫學教育制度,源起於20世紀初,美國的醫學教育大改革,而威亷.奧斯勒(Sir William Osler)是倡導人性化及科學化醫療的現代醫學之父。

在美國,尤金.史塔特則被封為20世紀中期最具影響力的臨床醫學教育家。在20世紀後半,總共有37位他的門生被聘任為美國醫學中心的内科主任。

很會解答試題的人,不一定會照顧病人

原來美國的醫學院,主要是學士後四年的學制,兩年基礎醫學加上兩年臨床醫學。史塔特教授自1947至1967年擔任杜克醫學中心20年的內科主任,他一直認為在課堂餵食,然後,以筆試去測量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不切實際的。很多背下來的知識,不久就忘了,而且,學生時代學到的知識,大多畢業後,就不管用了!因此,他說,儘管一般人都以為只要設計很完整的教學課程,就會教出很好的醫師,其實是自欺欺人。

史塔特教授在杜克醫學院或到其他醫學院交流時,經常是到病房,向醫學生或住院醫學提出有關病人切身的問題,來了解學習效果。他認為很會解答試題的人,不一定會照顧病人。

所以,他在1966年,在杜克醫學院做了學制的革新,把兩年的基礎醫學縮短成一年,讓醫學生第二年就進入臨床醫學,然後,第三年,由醫學生從前一年的臨床經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學習計畫,再去尋找答案。可以到實驗室工作、可以去社區服務、可以去修碩士學位等等,啟發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當學生承認自己的不足,就會自主去尋找解答

當有人問史塔特教授,為什麼很少醫學院跟隨杜克醫學院的學程革新時,他回答:「一般的想法都認為,醫學院必須教出具備完整的醫學知識的醫師,而我則認為不論課程多豐富,四年的醫學教育,根本不可能教出什麼都懂的醫師,我寧可教導我的學生很容易說出『我不知道』!當他們會承認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知識有限時,就會自主去尋找解答,這樣的學習比背書印象更深刻,而且更有用。」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