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子導覽列
首頁 > 產業創新 > 張瑞雄台北 > 社群媒體大戰,TikTok贏了嗎?

社群媒體大戰,TikTok贏了嗎?

發文時間: 2023/09/14   文 / 張瑞雄台北 瀏覽數 / 5,200+

2010年代中期,社群媒體很簡單。IG(Instagram)用來展示你的照片,Twitter用來展示你的感受,臉書用來查看你朋友圈中誰訂婚、結婚、懷孕或離婚。這也是科技公司相對幸福的時期,臉書的活躍用戶逐季大幅增長,IG的活躍用戶在短短兩年內翻了一番,就連經歷過一段艱難時期的Twitter,也正在重新站穩腳跟。但就像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樣,它無法持久。

一項研究發現,到2022年,青少年幾乎放棄了臉書,這大大削弱了臉書的影響力和聲望。IG也同樣令其用戶幻滅,而最近被馬斯克收購並更名為X的Twitter,似乎甚至不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麼了。許多在2010年代輕鬆占據主導地位的應用都面臨著聲譽下降,因為它們試圖與新的社群媒體應用競爭,但都失敗了。事實證明,沒有人,甚至是美國國會,是TikTok的對手。科技公司經過近四年爭奪主導地位後,TikTok似乎贏了。

TikTok留住用戶的關鍵:神祕推薦演算法

2018年,這款短影片應用在美國誕生,到2018年10月,TikTok下載量已經超過臉書、IG、Snapchat和YouTube。TikTok的主要內容,充滿了舞蹈趨勢、開玩笑、挑戰和其他好玩的影片,讓用戶可以不花腦筋一直看一直看,2020年前六個月,該應用的活躍用戶,從約5億躍升至7億。

TikTok前所未有的成功,讓同行們紛紛爭先恐後模仿,但這些仿效都無法減慢 TikTok擴充的速度,到2021年,它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10億。TikTok為社群媒體生態系統帶來了全新的東西,它的神祕推薦演算法,是其成功的真正原因。TikTok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可以找到並推薦人們想要看的確切內容,甚至可以在用戶意識到之前,就弄清楚他/她的喜好。

TikTok的訊息流,不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而是由參與度決定。影片可以獲得數百萬次觀看和數百條評論,只因為觀眾覺得它們有趣。但同樣地,如果它讓他們生氣或尷尬,用戶也都無法將目光移開。

在嘗試模仿TikTok的成功時,其他社群媒體犧牲了最初的想法。臉書用戶的主頁,不再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朋友和家人消息,而是演算法推薦的內容,包括來自陌生人的內容。IG同樣將其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內容,隱藏在一個選項中,結果是用戶發現他們的朋友和家人,看不到他們的貼文,反之亦然。為了與TikTok 競爭,舊有的社群媒體,不再專注於用戶想要從它們那裡得到什麼,違背初衷,等於簽署了自己的死刑令。

一些人試圖通過遷移到LinkedIn等平台,來恢復舊社群媒體的感覺,這些平台並沒有徹底屈服於TikTok的文化,但當超過十億人在其他地方閒逛時,這些平台變成小眾,很難找到共鳴,人們加入社群媒體的初衷已經蕩然無存。

迷失在無窮無盡的影片流,小心戒不了癮

你是否曾經在一天結束時想知道:「所有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如果你是TikTok 每日大約十億用戶之一,那麼答案可能就在其中。任何使用該平台的人都可以證明,迷失在無窮無盡的影片流中,是多麼容易,這些影片是為滿足你的特定興趣而訂製的。《華爾街日報》將TikTok描述為大腦的無限糖果店和多巴胺機器,用戶一生中可以在這款應用上,花費長達2.3年的時間。從所有跡象來看,TikTok 目前在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但能持續多久呢?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北商大前校長、叡陽資訊數位轉型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