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子導覽列
首頁 > 評論 > 尤虹文台北 > 瑞士山居筆記

瑞士山居筆記

發文時間: 2023/09/27   文 / 尤虹文台北 瀏覽數 / 3,500+

抵達法蘭克福第二天,隻身搭上德鐵,再轉瑞鐵,傍晚換巴士爬山到海拔2000公尺的瑞士法語區小村莊。這個小村香德林,號稱歐洲最高長年居住的村落之一,沒有提款機,人煙稀少。安靜地觀看遙遠的雪山,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修行的能量場,頓時覺得九個小時的跋涉太值得了。

第二天一早發現村口有小雜貨店,賣麵包簡單用品,店外擺飾多本書籍,定睛一看都是同一位作者:瑞士探險家艾拉梅拉特(Ella Maillart)。她曾在中國偏遠地區探索,完成《禁行》一書,文字如同她的攝影簡潔有力,不加渲染和修飾,真實記錄所見所聞。瑞士人欽佩她,當她高齡94歲去世後,將梅拉特的山間小木屋改成紀念文物館。

梅拉特出生於日內瓦,1935年她抵達北京,歷經七個月,徒步旅行6000公里,穿越中國西部到達克什米爾,這趟旅程留下許多珍貴的照片和史料供後人參考。除了險峻之外,當年外國人不准進入中國軍閥控制的領土。即使面臨可能入獄的危險,梅拉特依然毫不畏懼。

她曾在《國家先驅論壇報》的訪問坦言,她對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無情深感厭惡,「我想離開歐洲,走得愈遠愈好。」 如此堅毅的信念,讓梅拉特下定決心要去西方人從沒去過的地方。

她也願意為此忍受任何困難:在寒風中戶外做飯、不吃東西步行14英里。梅拉特還在83歲那年,獨自前往西藏,韌性相當驚人。

遠離世俗塵囂,感受靜謐和諧的美好

對高山,對世界的熱愛,成就了另一位瑞士著名藝術家:畫家霍德勒。

他在海拔1650公尺的瑞士小鎮穆倫,每天觀看少女峰和艾格峰等世界級夢幻景觀,創作了許多山水畫。在畫中,綠色的山谷耕地在下方蔓延開來,上方對比著荒涼冷峭的冰川高山。

穆倫小鎮隸屬瑞士無車區,居民要將車輛停在山谷,再搭陡峭的纜車加登山小火車回家。我坐著小火車穿越山間森林,一路景色如畫,寧靜美好。原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是這種感覺。

穆倫每年冬天吸引各國遊客滑雪,夏天則是登山客天堂,最受歡迎的住宿竟然是穆倫山區裡面,無電無熱水,用蠟燭過夜,全天然最原始的高山小屋。在偏遠山區讓登山客有一方寸的歇息之地,讓我想起《搶救寂靜》一書。

多少人能夠忍受不方便,遠離塵囂,在大自然的湖泊、山脈、冰川和星空下,感受靜謐和諧的美好?瑞士規劃無車區,是不是也為了保留不斷消逝的寂靜和自然?

(作者為國際演奏家,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系,茱莉亞音樂學院大提琴演奏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