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子導覽列
首頁 > 職場管理 > 丁菱娟台北 > 不以情緒待人,也別被他人情緒所傷

不以情緒待人,也別被他人情緒所傷

發文時間: 2023/09/25   文 / 丁菱娟台北 瀏覽數 / 5,750+

一位年輕人剛從國外回來,在台灣待了幾個月之後,有一天跟我分享,他說他覺得台灣人遇到事情好像很容易情緒化,我很好奇他的觀點,請他多講一些。

他說,有一次去小吃攤買東西,前面有一位客戶問店員,還要多久才會好,店員竟然很火大地回答,「如果你很趕的話,就到7-11去買好了。」前面的客戶聽了更火大,於是兩個人就吵了起來。

還有一次,他開車到賣場的地下停車場停車,看到一位中年男子下來指責另一位車主,「你已經占到別人的車格了,怎麼不把車停好!」車主回答,「你自己停車技術不好,怎麼怪到別人車子沒停好呢?」結果兩個人也是意見不合,又吵起來了,吵到最後的焦點並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爭誰是誰非。像這種先指責別人的說法,當然很容易引起對方的情緒,搞到最後不是吵架就是提告,永遠沒有交集。

現代人壓力大、容易焦慮,情緒管理總是吃力

這位年輕人說,「大家為什麼不針對事情解決,把情緒放一邊,這樣的話,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爭吵。」他不解的是,為什麼不針對發生的事情討論,而是針對人去檢討,因此,雙方的情緒就上來了。譬如小車禍的紛爭,理性的方式,就把雙方的保險公司電話記錄下來,讓保險公司彼此聯絡,或是找警察報案,便可以開車就走,大車禍的話救人優先,不需要指責誰對誰錯,因為事情已經發生,解決問題比較重要,而不是爭你錯我對。的確,若大家遇事能理性解決,那麼世界也沒有這麼多紛爭了。不過,我倒是觀察現代人壓力大,容易焦慮,因此情緒管理上總是吃力。

在這個社會,好的領導者,或是做人成功的人,大多是能夠控制情緒的人,指責別人很容易,但也容易引起對方的反駁和捍衛。自我反省和有同理心的人卻難能可貴,如果要想解決事情,就得忽略對方的情緒,同理的針對事情回答。譬如小吃攤店員說,「您的食物還需要10分鐘,如果您趕時間的話,我可以先幫您取消訂單。」確實說出等待時間以及解決方案,客戶比較能做決定。停車的人若說,「可否麻煩您把車稍微停正一下,這樣我的車才不會碰撞到你的車。」這樣的說法感覺是在為對方設想,可能比較被人接受。因此,具同理心的說法,是我們現在人處理紛爭要學的。

那麼,遇到情緒波動很大,或是情緒失控的人,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我曾經看過有一位非常有修養的機場服務人員,面對著一位生氣叫罵的客戶,很冷靜的回應,「我了解你的焦慮,也想幫你解決問題,但你希望我在這裡聽你教訓,還是讓我趕快去幫你解決問題?」結果這位客戶就說,「你最好趕快去幫我解決問題!」這位服務人員暫時離開衝突現場,客戶也慢慢的冷靜下來。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可以訓練自己不被傷害

回想看看當我們遇到類似的狀況時,是先指責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對,還是先冷靜下來,看看事情的現況該如何解決。服務業面對有情緒或失控的客戶,更要冷靜,先忽略他的情緒,聽清楚他關心的是什麼,針對問題去處理。

現在,站在第一線服務的從業人員真的辛苦,面對缺工,要應付這麼多不同年紀、不同EQ的客戶,要自我建設,心臟要強一點。我們無法選擇客戶,但是可以選擇自己情緒不要太容易被傷害,因此遇到不理性的客戶,請試著忽略他們的情緒性字眼,專注聽他們對在意及關心的事情,然後針對他們在意的事去解決,我想應該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一樣米養百樣人,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訓練自己不被傷害。我們期許自己不要以情緒待人,但也不要被他人情緒所傷。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