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AI的發展迅速,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思考,如何訂定法律來管制AI,避免AI成為人類的禍害,其中美國因為算是AI最先進的國家,美國對AI法律的制定和其方向,更是大家關心的焦點。
最近有一份報告,揭露一個由矽谷億萬富翁支持,並與OpenAI和Anthropic等AI公司有聯繫的組織,如何在華盛頓祕密發揮影響力,該組織名為「開放慈善」(Open Philanthropy),組織人員在國會主要辦公室、聯邦機構,以及有影響力的智囊團工作,他們試著直接影響AI政策。
推動華盛頓轉移焦點,關注AI長期影響而非短期風險
「開放慈善」與一個有強大的影響力網絡密切相關,該網絡正在推動華盛頓轉移焦點,去關注AI技術的長期影響,而不是短期的風險,這一改變,將影響國會制定的法律,忽略對AI眼前發展做更直接的管制,而專注於天馬行空的未來,讓科技公司的手腳至少在近期不會被束縛。
領導國會調查政府應如何監管人工智慧的參議員們,以及國土安全部、國防部、國務院和眾議院科學委員會、參議院商務委員會,都有「開放慈善」贊助的研究員加入工作,顯見其滲透之深且廣。
就在幾週前,當參議院與科技公司執行長舉行人工智慧聽證會時,批評者對政策制定者提出質疑,認為他們只聽到有權勢公司的意見,而這些公司正從AI技術中獲利,甚至大家也對執行長們說要支持監管,表示懷疑。現在正值監管法律訂定的關鍵時刻,「開放慈善」的行動,展示了矽谷的力量,試圖從內部悄悄影響行政和立法部門,這提醒我們,民主政府多麼容易受到特殊利益團體的影響。
「開放慈善」的活動之所以那麼公開和被允許,是因為1970年的《跨政府人事法》,允許非營利組織支付在國會山莊或聯邦政府工作的研究員薪水。美國最高法院2010年做出備受批評的「公民聯盟」裁決,為企業和特殊利益集團開綠燈,可以在選舉中花費無限的資金去支持政客,也為科技公司發揮影響力,開闢了一條巨大的途徑。
問題不限於科技業,其他產業都參與自利政治交易
當然,這些問題絕不僅限於科技業,從能源和製藥到房地產和銀行業的其他產業,都參與了同樣類型的自利政治交易。但鑑於科技公司在管理資訊流、吸引和引導我們的注意力,以及為我們的大部分經濟提供動力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它們政治影響力運作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科技業本身。有了人工智慧,科技業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只會愈來愈大,因此了解影響我們法規的商業動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對人類長期生存危險的關注,將使立法者遠離解決當今AI系統已經帶來的風險,包括它們傾向於注入偏見、傳播錯誤訊息、威脅版權保護和削弱個人隱私等問題,這將導致根本上不合適的法律或政策,更會導致AI對人類帶來的危險。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北商大前校長、叡陽資訊數位轉型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