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子導覽列
首頁 > 國內外政經 > 王力行台北 > 從新加坡看台灣,人民利益即是國力

從新加坡看台灣,人民利益即是國力

發文時間: 2023/10/25   文 / 王力行台北 瀏覽數 / 1,500+

四年沒去新加坡,疫情過後再訪。四年來世界經歷了百年難遇的巨變:新冠疫情爆發、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對峙持續、俄烏戰爭、以哈開火、台海情勢緊張、通貨膨脹……。

這個時刻,不論是旅遊客、商務客出訪國外,看的正是這個國家如何在變動中化險為夷、如何在疫情中保護國民健康、如何在全球烽火中捍衛國家安全、如何在經濟衰退中讓人民生活無慮……。

如果要評比各國政府處理這些危機的能力,新加坡毫無疑問,是拔得頭籌。

李光耀精神,仍深植新加坡的日常

疫情起始,政府就預先大量採購國外疫苗,推動全民大規模快篩和接種疫苗。疫後提供金融援助,包括租金減免、貸款擔保,協助企業度過難關。

一般人的現金補助更多,工資、失業補助、日常水電費,甚至交通補貼;學生在家線上上課,政府也會協助購買數位設備。65歲的長者,每月可領現金生活。

當全世界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時,新加坡蓋了大批社區住房,讓所有國民一生有兩次機會抽到這種公屋;當通膨來臨時,新加坡政府依舊負擔孩童從小學一路到高中畢業的學費。物價漲了,但偏遠的基層物價並沒有漲。一位計程車司機對旅客說:「我們家裡買的價錢是你旅館附近的一半。」

今年是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的百歲冥誕,全年活動很多,我去參加的是《聯合早報》報慶,也正巧創刊100週年。

飛機抵達樟宜機場,入境移民關和海關手續,一律通過事先上網處理。旅客只要拿著護照,機器掃描,加上人臉掃描,就完成。每位旅客一定在15分鐘內完成入境和取行李手續。

走在最繁華的烏節路,更現代化的高樓也在疫情中一一聳立。街上各國人都有,匆忙效率加上活力,看不出這個城市國家也走過新冠疫情、經濟衰退和地緣政治的衝擊。

《聯合早報》百週年慶祝會,400多位外地和本地華社媒體人,都是透過手機報到入座。百年報紙在無紙時代也不得不臣服。

100年前,新加坡尚未建國, 兩份華文報紙《南洋商報》和《星州日報》是為華人報導家鄉訊息,也在教育當時民智未開的華社;1965年建國後,合併為《聯合早報》,除了溝通外,更扮演加強新加坡人身分認同的角色。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面積728平方公里,人口在550萬左右,華人占比最大。

從開埠到建國到立國,「李光耀從未有半點鬆懈,他要改善人民衣食住行,又要打造新加坡的未來」,李光耀的老友香港富豪李嘉誠如此稱許他。

李顯龍承襲父訓,守護星國最大利益

李光耀20歲時就告訴一起留英的同學,英國人在新加坡殖民是為英國人的利益,「我們回國後要為新加坡自己的利益努力。」1992年,他在香港大學演講回答港督彭定康如何看英國殖民時的啟示?李光耀說:「看看當年斯里蘭卡、可倫坡和印度的狀況,我不敢相信民主會帶來進步。」他直指歐洲殖民外國,都只為他們自己的利益。

李光耀因此被封上「唯一敢對西方說『不』的東方領袖」。

李顯龍面對的國際局勢,更是詭譎多變,他原預備2022年70歲時退休,但是新冠疫情打亂了交棒全局,加上世界兩大強國中美的對峙,俄烏戰爭持續近兩年,以哈開火掀起的以巴世仇。李顯龍承襲了父親對新加坡人民的承諾,以守護新加坡的利益為主。

他在大國對峙中,不選邊站,2019年香格里拉對話中,他指出:「我們希望在廣泛問題上和中美合作,不僅是貿易經濟,還有恐怖主義、氣候變遷。」

他在《聯合早報》百年慶演講中特別提到,在報導兩岸三地新聞時,「有自己獨立的分析,從新加坡立場,解釋局勢發展;絕不能被他人利用。」

一位資深新加坡媒體人也這樣形容:「我們(新加坡)每天都在祈禱,不要逼我們選邊站。」

李光耀在去世前曾說過:「新加坡的成功取決於三個要素:最安全的國家、平等對待每一個公民、確保每一代人持續成功。」

新加坡的人口只有台灣1∕4,人均所得卻是台灣的兩倍。他們如何做到?那就是每位領導人心目中想的:什麼是人民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