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諾貝爾獎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在10月10日公布了,三位美國的經濟學家:前聯準會主席博南其(Ben Bernanke),芝加哥大學教授戴蒙德(Douglas Diamond),以及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教授迪布维格(Philip Dybvig)共享殊榮。他們的貢獻是幫助我們對銀行在經濟中的角色和理解更加深入。
圖/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奪得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圖片來自諾貝爾獎推特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大政府」扭轉川普政策
政府在金融危機時,對銀行紓困的正當性、重要性
就一般民眾而言,銀行不過是存款、提款、提供貸款的機構,就概念上是個提供金融商品,以及幫助貨幣流通的輔助者(facilitator)。但是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告訴我們,銀行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時候,「不讓銀行倒閉」是避免危機蔓延、經濟衰退繼續延續的重中之重。
三位經濟學家的研究,肯定了政府在金融危機時期對銀行紓困的正當性和重要性。
美國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時,當時身為聯準會主席的博南其堅持對銀行紓困(bail-out),雖然當時招致了多方的批評,但是一連串的銀行紓困,對於當時美國渡過經濟難關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也有效阻止了金融影響擴大。
他們三位的研究也對於全球政府正在面臨後疫情經濟衰退、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下了一帖處方。
自從疫情以來,歐美國家在擴張公權力和人民堅持人身自由的拉扯往往是新聞的焦點。這些歐美國家政府在疫情後所擴張的權力,不只展現在公共衛生領域,在貿易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上,政府都漸漸扮演起大家長的角色。與過往追求小政府、去管制化、自由資本的精神和方式大相逕庭。
諾貝爾經濟學獎支持銀行「大到不能倒」論述
圖/銀行不只是存款、提款、提供貸款的機構而已,僅為情境配圖。賴永祥攝影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再一次肯定了政府干預市場、支持銀行「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論述,以及維持市場運作的正當性,政府在在緊急狀況時的干預是必要之惡。
經濟學本應經世濟民。身為諾貝爾獎唯一一門社會科學,諾貝爾經濟學獎向來都是反映當代政治、經濟、文化思潮的一門獎項。
得獎者的研究,通常已經經歷過數十年的驗證和考驗,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證為試金,不苟且不依附當局者的議程。
這也是為什麼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是唯一一項不屬於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五大獎項之一,但因為其重要性,所以在1968年增設此獎項,為當代政治辯論提出一個清晰、有理有據的論述。
往回看前幾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許多都為當代的政治思潮與倡議的價值,針砭時弊,提出精闢的見解。例如近年來移民潮對各地社會的衝擊,常常成為政治針鋒相對的議題,也深深影響歐美國家的政策與選票。
202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卡德(David Card),以計量的方式研究80年代大量古巴移民對美國邁阿密的工資影響,發現對勞動市場長期而言並不會造成威脅,對於「移民衝擊移入國家勞動市場」的論點予以駁斥。
另外,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與綠能產業,在美國經常成為兩黨辯論和政策的膠著點。2014年,美國前總統川普還在推特中攻擊氣候變遷理論,說氣候變遷是個「昂貴的騙局」(expensive hoax)。
但是,201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耶魯大學的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與紐約大學的羅曼(Paul Romer),肯定他們在氣候變遷研究的努力和貢獻。
再往前推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許多政府對於國際貿易灰心之際。當年的經濟學獎就頒給了國際貿易大師克魯曼(Paul Krugman),以肯定他對於貿易准入、貨品種類以及國際貿易競爭的貢獻。後來許多國家的確靠著國際貿易從金融危機的泥沼中爬出來。
我們與「諾貝爾獎得主」的距離
得獎並非終極目標,他們繼續擴張經濟認知的邊界
這些得獎者代表的是一種追求真理和世界運作法則的精神,得獎固然值得慶幸,但並非這些得獎者的終極目標。他們依然在各自的領域研究著作,繼續擴張我們經濟認知的邊界。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獎人都是人中龍鳳,很多學術成就都是在他們不到40歲前就已經達成,但是他們拿到獎的平均年齡大概是60幾歲(年紀最大的得獎者是2007年的赫維克茲,時年90歲)。
這些先知灼見者的貢獻,通常需要花費世人好幾十年,才能夠了解其重要性。不過正如愛因斯坦說的:
❝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提問。好奇的存在是有其原因的。當一個人思考永恆、生命和現實的奇妙結構的奧秘時,不禁感到敬畏。如果一個人每天只試圖理解一點這個奧秘就足夠了。❞
這些諾貝爾獎的得主,畢生投入研究,他們的初心是希望一點一點理解這個世界的奧秘,而成了該領域的先驅者。當他們在拓展經濟研究的疆界時,也幫助我們對世界運作的追求又推進了一步。
在煙硝的政治戰場中,這些學者宛如一座座堅固保壘,捍衛著理性思辨與學術的真理。
(本文作者為廖啟宏,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客座教授、加州發展服務部研究首席、Podcast「一口經濟學」主持人)
【本單元反映投稿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遠見》開放讀者投書單元,歡迎投稿分享您的觀點!
投稿網址:https://gvlf.gvm.com.tw/opin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