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佔領立法院的活動終於告一段落了。社會上不同的評論家,媒體,知識份子,政治人物,或支持或反對,在過去近一個月內,都分別發表不同的意見和立場,究竟是建設性的破壞,抑或鬧劇一場,見仁見智。
筆者持續關心本次的社會運動同時,特別注意到太陽花學運有個極重要的訴求,就是渴望獲得國際關注;年輕人充分發揮了與國際接軌的能力,包括設計架設多語言網站,募款購買紐約時報國際版五版廣告,自行寫 ireport 傳送到 CNN素人報導,甚至有民眾在白宮網站上簽名連署,似乎都期待著西方社會能看到台灣這小島上發生的大事;然而美,中,俄,歐盟自顧利益不暇,尤其筆者所在處美國的主流媒體,無論平面或是電視一概冷淡回應,紐約時報文章也只以短篇形式放在地方區域版或中華區blog專欄。
雖然情感上我能認同這些滿腔熱血,食不知味,睡不安枕的年輕人 ;但是,理智告訴我,如果政府與人民,藍綠政黨間,不能重新建立信心與信任:我們的能見度,不可能因為民眾走上街頭, 舉起手機照亮燈海就瞬間提升;我們的競爭力,也不會因為學生佔領立法院,而一夕轉變;我們的主權,更不可能因為相互謾罵,對立內耗,革命造反,而更形鞏固。
20多天的亂象過去了,我倒關注這期間科學與教育令人鼓舞的三件事:
(1)來自台灣的史丹佛大學教授郭兆林發現宇宙大爆炸的證據,研究有了重大突破。
(2)來自台灣的九年級生施詠翔,靠自學程式,獲紐約IBM大型主機程式冠軍。
(3)來自台灣中央山脈南端、偏遠小型學校的台東賓茂國中 ,以「多功能螺絲起子」和「可改變支點剪刀」 在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爭光。
英文有一句話說,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口口聲聲說愛台灣,就要埋頭苦幹,到世界舞台上闖出一番作為,才真正有實力在國際社會發聲。我們曾經擁有傲人的經濟奇蹟,也一直保有美好的家園,與和諧的社會,沒有理由因為對岸的崛起而一蹶不振,太陽花沒理由近一個月關在立法院裡面,低垂著孤芳自賞。
最後,提供下列幾點觀察供時下的高中,大學生們參考:
(1)全球競爭有增無減,4月剛放榜,全世界頂尖大學門檻再創新低, 如今年史丹佛大學招生,4萬2千名學生申請,錄取率只有 5%。
(2)五年前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為經濟入門,目前電腦科學入門課程 (CS 50)已與之並駕齊驅,每年有超越700位學生報名。
(3) 美國的知名學院(杜克大學,紐約大學,茱利亞音樂學院等)等,皆積極在中國大陸設立分校,教育觸角伸向大陸新世代青年。
誇張的演出,激情的言語,動人的歌聲都已經落幕了。 希望學運背後的太陽花 ,在全球競爭的舞台上,不要不堪一擊;要抬起頭,挺直腰桿,接受國際平台的磨練考驗;在全球化,科技化,自動化的挑戰下,更有信心面對世界的嶄新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