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真是討厭「問題」。
說到「問題」,我們總是負面的聯想:「他精神有問題。」「她的婚姻出現問題。」「這個公司財務出現大問題。」甚至,「問題」可以直接是罵人的詞。我們都聽過人這樣罵小孩子:「你到底是有什麼問題!?」
在各種情境,無論家庭或學校,是公司或政府,很少例外,如果你和某人說:「我有問題」,他會皺眉,會惶恐,會不悅,不會有人笑顏以對。
但是,問題正是帶來成長進步的天使,絕不是魔鬼。如果我們將「問題」視為魔鬼般排斥驅趕,我們也阻擋了我們的成長進步。
那些引向重大發現的時刻,都是偉大的人開始問一個關鍵問題,過去被忽略的問題,被視為不必討論的問題:人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激發了達爾文。為什麼蘋果會落地?這個問題激發了牛頓。空氣是什麼?這個問題激發了拉瓦節。
這些偉大的人,不會出現在討厭問題的人群之中。討厭問題的人,不會撥開虛假發現真相,不會創新發明提升世界。
討厭問題的一個原因,在於許多人不想承認自己有所不知。他們不喜歡正視:有些事情,往往是重要而明顯的事,他們其實不知道、不明白,沒發現。面向問題,容易讓人感到自卑;假裝自己無所不知,比較舒適。
討厭問題的第二個原因,在於我們常常懷疑發問者的動機 -- 你為什麼發問?你是要讓我出醜嗎?你是反對這個想法嗎?如果我回答的不好,或答不出來,你會因此看不起我,以此為藉口打擊我嗎?我們心中的不安全感化為魔鬼聲音,告訴我們發問就是搗亂。
討厭問題的第三個原因,在於我們沒搞清楚「問題」這個詞,其實有兩個不同的意思,這兩個意思在英文中是分開的,在中文中是混肴的。
有一類的問題,在英文中叫 Problem,它指的是一個不利的情況,確實需要解決。當機長聽到副駕駛說:「引擎出問題了。」他確實應該震驚憂慮。但至少,發現問題,比沒有發現要來得好得多,至少這時候可以開始解決它。
而另一類的問題,在英文中叫 Question,它純粹指出知識上的空缺,等待一個知識上的解答。如果你的孩子和你說:「媽媽,我有問題,為什麼鳥會飛?」請拿出你最美麗的微笑,給這個孩子擁抱與親吻。
無論是怎麼樣的問題,有人提出都是好的。發現 Problem 就有機會解決,提出 Question 就可以走向更深刻的理解。
問題,真的是可愛的。以後,「你有問題呀!」這句話,該表達歡慶,而不是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