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民眾不甚了解,醫藥的研發其實是一條艱辛又漫長的歷程。在美國醫療產業界,根據統計,一般新藥的研發,大約要燒掉10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平均費時10至15年,最後,獲得FDA批准的機率…
更多內容我不是一個讀書慢的人,但是讀這本《超級感官》(super senses)整整花了我一個月,因為它的內容太豐富了,而且充滿了很多有趣的實驗,使你看一看,便會放下書來思考:我也有這種感…
更多內容之前,臺中榮民總醫院的首長信箱裡,有一封投訴信,讓我特別關注。投訴者是一位病人,他反映,某天下午到臺中榮民總醫院的急診室,等候了五個小時,才有主治醫師為他看診,且到半夜1點多才讓他…
更多內容我在1965年赴美接受住院醫師及血液學與腫瘤專科醫師的訓練,因為我的工作就是照顧癌症病人,所以我一直很細心謹慎地在追蹤癌症醫療的新發展。1954年,美國第一位病人接受質子治療,因此…
更多內容在上回專欄〈15家粒子治療中心,對病人會有怎麽樣的影響?〉,我試圖讓讀者了解,粒子治療只不過是放射治療的一種,而且,粒子治療只對於少數兒童癌症及成人罕見疾病而言,會有好處,對於絕大…
更多內容同一週末,兩則消息,先是兩家產險公司再被金管會要求增資,不問可知應是防疫保單的後遺症;接著是高端內線交易案起訴,高舉輕落引發議論,這兩案有何關聯?是否都與特定部會職掌有關?「防疫保…
更多內容